探索联想发展历程:中国品牌如何崛起为世界电脑行业领军者
- 问答
- 2025-09-21 10:12:20
- 1
一个中国品牌的"拧巴"成长史
第一次见到联想电脑是在县城网吧里,那台笨重的黑色机箱上贴着"Lenovo"的标志,我当时还以为是某个外国牌子——毕竟2004年那会儿,电脑这东西本身就带着"洋气"。
谁能想到这个当初被我误认作"洋货"的品牌,会在二十年后成为全球PC市场的老大?更想不到的是,它的发家史简直像极了我们这代人的成长轨迹:充满拧巴、妥协,却又意外地坚韧。
1984年的中关村,柳传志带着11个同事在传达室创业时,大概也没想过要做什么"世界第一",那会儿他们卖过旱冰鞋、倒腾过电子表,活脱脱一个"中关村倒爷",这种草莽气息后来成了联想的基因——务实到有些土气,却总能抓住时代缝隙里的机会。
记得2005年联想收购IBM PC业务那会儿,国内舆论炸了锅,我大学室友当时斩钉截铁地说:"联想这是蛇吞象,肯定要消化不良!"结果呢?这场收购反而成了最成功的反向文化输出案例之一,联想保留了ThinkPad的小红点设计(这个设计简直成了商务本的图腾),又悄悄把中国供应链的优势注入了这个"洋品牌"。
不过联想的"国际化"走得并不优雅,2013年在欧洲出差时,我见过联想把"ideapad"系列笔记本摆在超市促销区,旁边就是洗衣粉和卫生纸,这种"接地气"到近乎土味的销售策略,反而让它在发展中国家市场杀出了一条血路,你说这是low?但人家2018年就靠这些"超市电脑"登顶了全球PC市场份额第一。
最让我感慨的是联想身上那种典型的"中国式生存智慧",在智能手机浪潮来临时,它反应慢得像个树懒,Moto品牌的整合也做得稀烂,可当疫情带来远程办公需求时,它又能突然支棱起来,靠供应链优势吃掉了竞争对手让出的市场份额,这种"打不死的小强"特质,不正是我们这代人在职场里的生存写照吗?
现在用着Yoga笔记本写这篇文章,转轴可以360度翻转——这个设计据说灵感来自故宫的门铰链,你看,一个品牌的成长就像一个人的成熟:年轻时总想把自己包装得很"国际",等真正强大了,反而敢把骨子里的中国基因露出来。
联想的故事从来不是什么爽文剧本,它充满误判、掉队和狼狈追赶,但或许正是这些不完美,让它成为了最真实的"中国制造"样本——不够酷,但足够顽强;不总是正确,但总能活下来。
本文由完芳荃于2025-09-21发表在笙亿网络策划,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max.xlisi.cn/wenda/33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