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天梯显卡图产品解析:卓越设计驱动下的性能突破与创新体验
- 问答
- 2025-09-29 22:34:44
- 2
2018天梯显卡图:一场由“光”引发的混乱革命
那一年,我攥着攒了半年的钱,盯着电脑屏幕上闪烁的显卡天梯图,手心全是汗,2018年的显卡江湖,绝不是什么温吞水般的迭代——它是一场由老黄(黄仁勋)亲手点燃、名为“实时光线追踪”的野火,烧得所有玩家又痛又痒,既骂骂咧咧又忍不住掏空钱包,RTX 2080 Ti 那个高昂的定价公布时,我清晰记得论坛里一片“老黄这次真的…下手太狠了”的哀嚎。
NVIDIA 的 Turing 架构,尤其是 RTX 20 系列(2080 Ti/2080/2070),根本不是常规升级,它粗暴地在传统光栅化流水线旁,塞进了两个陌生的怪兽:RT Core(光追核心)和 Tensor Core(张量核心),当时多少人(包括我)心里直打鼓:这玩意儿真有用?还是纯噱头?直到在朋友家,看他用 RTX 2080 跑《战地V》,子弹擦过积水金属表面时,那扭曲、晃动的倒影和逼真得让人起鸡皮疙瘩的反射光… 我沉默了,然后默默下单了 RTX 2070——2080 Ti 实在高攀不起,退而求其次的肉疼感至今难忘,那种光影的真实感,第一次让我觉得游戏里的世界“活”了过来,虽然代价是帧数肉眼可见地往下掉,早期支持光追的游戏也少得可怜。
AMD 在 2018 年显得有点… 力不从心,Vega 64/56 依旧在苦战,面对 Turing 在传统性能上的碾压(看看天梯图上 2080 Ti 把前代卡皇 1080 Ti 甩开的那一长截距离),还有那该死的“光线追踪”新概念,AMD 似乎有点懵,他们只能反复强调性价比,用更亲民的 RX 580 在主流市场顽强抵抗,说实话,看着朋友用 RX 580 流畅吃鸡,而我为光追咬牙上 RTX 2070 时,偶尔也会闪过一丝“值不值”的怀疑——尤其是在头几个月,能真正发挥光追威力的游戏寥寥无几的那段“空窗期”,这种怀疑尤为强烈。
那年的天梯图,性能排位被彻底搅乱,RTX 2080 Ti 毫无悬念登顶,但紧随其后的不再是清一色的前辈,RTX 2080 也稳稳压过 GTX 1080 Ti,最有趣的是 RTX 2070,它像个狡猾的中间商,传统性能略输于 1080 Ti,但凭借“光追入场券”的身份,硬是让无数预算有限又心痒难耐的玩家(比如我)甘愿买单,记得用《最终幻想15》的 Benchmark 工具跑分,RTX 2070 在 1440p 下跑出了让我满意的成绩,但切换到《古墓丽影:暗影》开启最高光追那一刻,帧数骤降带来的卡顿感还是让我心里咯噔一下——新技术,果然是要付出代价的甜头。
2018 年的显卡市场,还笼罩在加密货币最后的疯狂余晖里,矿工们挥舞着钞票扫货,导致像 GTX 1060 这种甜点卡价格一度飙升到荒谬的地步,甚至波及到二手市场,想按官方指导价买到心仪的卡?简直是天方夜谭,这股妖风让普通玩家的装机之路布满荆棘,也无形中给“天梯图”上的性价比排名蒙上了一层扭曲的阴影——性能强,也得买得到、买得起才算数啊!我当时为了避开矿潮,硬是等到双十一才敢下手,结果发现价格依然坚挺,那种憋屈感…
回看 2018 年的天梯图,它绝不仅仅是一张冷冰冰的性能排行榜,它记录着老黄一次激进而冒险的豪赌——把未来(光追)强行塞进当下,玩家们一边为新技术带来的视觉震撼惊呼,一边为高昂的代价(价格、初期羸弱的游戏支持、开启后暴跌的帧数)龇牙咧嘴,AMD 的暂时沉默,矿潮的搅局,都让这一年的显卡选择充满了纠结和妥协。
那张让我纠结了无数个夜晚的显卡天梯图,最终定格为一个时代的转折点,光追从虚无缥缈的概念,第一次如此真实地灼痛了我们的钱包和期待,RTX 20 系列像一把生锈却锋利的钥匙,强行捅开了未来游戏画面的大门,哪怕门后最初只有几束微弱的光,老黄的赌注赢了,代价是我们都成了这场昂贵革命的早期实验品——当《赛博朋克2077》夜之城的霓虹终于透过光追倒映在车窗上时,我摸了摸机箱里那张轰鸣的 RTX 2070,忽然觉得2018年咬牙吃泡面的日子,竟也带着点荒诞的浪漫。
本文由鄂羡丽于2025-09-29发表在笙亿网络策划,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max.xlisi.cn/wenda/449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