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答 > 正文

微信朋友圈文字发布技巧:分享心情与故事更轻松

分享心情与故事更轻松

地铁上,手指机械地刷着朋友圈,满屏的九宫格美食、精修旅行照、千篇一律的早安鸡汤…偶尔滑到一段真心实感的小文字,心里竟会“咯噔”一下,像在流水线上摸到一块温热的玉。

曾几何时,我也在青岛的海边,迎着风拍下壮阔海景,配文只有干巴巴三个字:“海不错。”朋友在底下调侃:“这海是得罪你了?连个波浪号都舍不得给?”啧,老脸一红。

后来学乖了,还是那片海,我试着写:“下午四点,栈桥的风吹得人站不稳,卖海星的老太太裹着头巾,皱纹里都是咸味,尝了一口路边铁桶里的海蜇,齁得直灌矿泉水——原来海风真有咸味。”结果?底下炸了锅,有人问海蜇摊在哪,有人忆起青岛往事,连那位吐槽我的朋友都留言:“这次的海,闻着味儿了。”

朋友圈文字,不是新闻通稿,更像老友耳语。 朋友小雅曾花半小时雕琢一段“职场顿悟”,引经据典,字字珠玑,发出去半小时,点赞寥寥,她气馁地删掉,随手重发:“今天PPT被老板打回三次,下楼买咖啡还被电梯门夹了包,啊呀,原来‘水逆’是物理攻击!”配图是咖啡渍和皱巴巴的包带,瞬间,评论区成了大型比惨现场和哈哈大会。

微信朋友圈文字发布技巧:分享心情与故事更轻松

我们总怕暴露“不完美”,却忘了不完美才是真共鸣的入口。 上周深夜加班,窗外暴雨如注,我鬼使神差地拍下模糊的雨窗和空咖啡杯,写道:“凌晨一点半,雨砸玻璃像催债,咖啡凉透了,方案还差个结尾…突然想起冰箱里剩半块提拉米苏,算不算今日份的救赎?” 没有励志口号,只有疲惫和一点甜的小期待,第二天,竟收到好几条私信:“昨晚我也在改方案!”“提拉米苏吃到了吗?”——原来狼狈时刻,大家都一样。

朋友圈的“真”,不在宏大叙事,而在生活褶皱里的微光。 同事老张,平日沉默寡言,有次他发了一张女儿歪歪扭扭的蜡笔画,配文:“她说这是爸爸开会的样子(头上那团紫色是‘生气的烟’?)…好吧,下次争取少冒点‘烟’。” 没有滤镜,没有说教,笨拙的父爱和自嘲扑面而来,这条的点赞数,比他全年发的风景照加起来都多。

微信朋友圈文字发布技巧:分享心情与故事更轻松

技巧?说穿了无非是放下“表演”,捡起“看见”,少用“人生”“境界”这类大词,多写“咖啡渍”“电梯门夹包”这种硌人的小石子,别怕暴露笨拙,朋友圈不是橱窗,是客厅——谁会穿着礼服在自家客厅正襟危坐?

下次想发点什么,试试忘掉“该发什么”,问问自己:“什么东西真正戳了我一下?” 是楼下桂花突然香得霸道?是外卖小哥雨中递来餐盒时袖口的湿痕?哪怕只是一闪而过的念头:“这泡面,怎么比昨天咸?”

朋友圈的动人之处,恰在于它允许我们袒露那些未完成的、毛茸茸的生活真相。 把精心打磨的“完美”删掉吧,让那些带着呼吸、带着瑕疵的瞬间,替你说话。

祝各位,朋友圈里见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