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答 > 正文

麒麟系统驱动智能化转型,为数字时代注入强劲动力与无限可能

说实话,第一次听到“麒麟系统”这个词,我其实有点懵,不是神话里那个祥瑞之兽吗?后来才慢慢搞清楚,说的是咱们国家自己搞的那套操作系统,一开始我心里还嘀咕,这玩意儿真能行吗?毕竟Windows、macOS这些已经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换个系统,感觉就像让人突然改掉呼吸习惯一样别扭。

但后来因为工作关系,接触了几家政府和国企的信息化项目,才发现事情没那么简单,有个在地方政务服务中心工作的朋友跟我说,他们单位去年开始全面换用麒麟系统,一开始大家怨声载道——界面不习惯、软件不兼容,甚至打印个文件都得折腾半天,但熬过最初那几个月之后,反而没人再提换回Windows的事了,我问他为什么,他说了一句让我印象深刻的话:“虽然偶尔还是会卡一下,但至少数据是自己的了,心里踏实。”

麒麟系统驱动智能化转型,为数字时代注入强劲动力与无限可能

这句话突然点醒了我,我们以前太习惯用“好不好用”来评判技术,但在数字时代,“可不可控”可能才是更底层的问题。

另一个例子是我表弟的单位,某地方银行的科技部,他们从三年前开始尝试在部分业务终端部署麒麟系统,最开始只是做一些边缘业务支撑,后来慢慢用在了信贷审批和客户数据管理的环节,我问他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他苦笑说:“怎么没有?光一个外设驱动兼容问题就折腾了我们两个月,但你知道吗?最香的是系统升级再也不用等国外厂商发补丁了。”

麒麟系统驱动智能化转型,为数字时代注入强劲动力与无限可能

这种“折腾但值得”的感觉,好像才是技术自主化过程中最真实的体验,它不是那种“厉害了就完事”的爽文叙事,而是一种一边吐槽一边真香、一边踩坑一边填坑的复杂过程。

当然我也不是一味吹捧,有一次我自己尝试在一台老笔记本上安装麒麟系统,界面设计的确还有点“土”,应用商店里的软件数量跟主流系统比还是有差距,但让我意外的是,像微信、WPS这些日常必备的软件居然都能流畅运行,连我平时用的剪映专业版也找到了替代方案,这种“勉强够用但又在快速变好”的状态,反而让人觉得更真实。

麒麟系统驱动智能化转型,为数字时代注入强劲动力与无限可能

有时候我想,技术的本质可能就是这样——不是在实验室里憋个完美大招,而是在用的过程中一点点长成该有的样子,就像以前我们觉得国产手机都是山寨货,现在华为、小米不也走出自己的路了吗?

麒麟系统背后那种“自主可控”的坚持,乍听起来有点宏大,但落到实际场景里,其实就是一个个具体的问题被解决:银行的系统不怕被突然断供了,政府的文件不用担心后门了,企业的数据不用莫名其妙跑到别人的服务器上了,这种“安全感”在数字时代越来越稀缺,也越来越重要。

当然它还有很多问题要解决,生态建设不是请客吃饭,得一个个谈兼容、一个个做适配;用户体验也不是喊口号就能提升的,得一遍遍打磨、一遍遍优化,但我反而觉得,这种“不完美但一直在进化”的状态,特别像我们这代人的成长过程——没有完美开局,但憋着一股劲,自己趟路自己走。

未来的数字时代,需要的可能不是又一个Windows或者macOS,而是一种新的可能性——一种既能全球协作又不被卡脖子、既开放又自主的技术路径,麒麟系统能走到哪一步我不知道,但它至少让我们多了一个选择,而多一点选择,从来都不是坏事。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