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答 > 正文

全面认识CDMA:揭秘这一无线通信技术的核心机制与优势

全面认识CDMA:不只是“码分多址”那么简单

记得我第一次听说CDMA这个词,是在大学的一堂通信原理课上,教授讲得眉飞色舞,底下大多数人(包括我)却一脸懵,那时候我总觉得,这玩意儿不就是一种多址技术嘛,和TDMA、FDMA摆在一起,像超市货架上的不同牌子的可乐——看着不一样,喝起来都差不多,直到后来真正动手做项目,调试CDMA模块时,才意识到自己当初的想法有多天真。

CDMA,中文叫“码分多址”,听起来挺技术范儿的,但其实它的核心思想特别有意思:它不像TDMA(分时)或FDMA(分频)那样把用户硬生生“隔开”,而是让所有人在同一时间、同一频段上“一起说话”,只不过每个人用一种独特的“密码”把通话内容打乱,接收端靠对应的密码把信号还原出来,别人家的信号在它看来基本就是背景噪音。

这种机制最吸引我的地方是它的“宽容性”,比如你在一场嘈杂的聚会里,大家七嘴八舌,但如果你专注听某一个人的声音,其实是可以跟TA正常聊下去的——CDMA差不多就这感觉,它不追求频道干干净净,反而能在一片混乱中提取出有效信息,这让我想起以前在大学宿舍,四个人同时开黑打游戏,网络卡成PPT,后来换了支持CDMA的路由器,居然就能同时流畅操作——当然那时候我还没意识到背后是这类技术在起作用。

有人说CDMA最大的优点是容量大、抗干扰强,这没错,但我觉得它真正厉害的是那种“以乱治乱”的哲学,不像TDMA那样需要严格的时间同步,也不像FDMA非得切分频率带宽,CDMA用一种更“粗放”的方式实现了多用户共享,但它的缺点也很明显:功率控制一旦没做好,近的手机信号太强就会盖住远的(这叫“远近效应”),就像聚会里如果有个大嗓门,其他人基本就别想说话了。

我曾经在一个偏远地区做信号测试,那边用的还是老旧的CDMA网络,同行的人抱怨速度慢,我却注意到即使在信号极弱的地方,CDMA的手机通常还能勉强维持通话,而很多GSM的机子早就“无服务”了,后来才知道,正是因为CDMA的扩频机制让它有更好的抗衰减能力,这点在复杂环境下特别有用。

不过现在提到CDMA,总有点“时代的眼泪”那感觉,5G时代我们谈OFDM、谈毫米波,CDMA似乎慢慢退到了技术史的幕后,但它的思想其实没死——比如在5G的多用户接入方案里,你依然能看到CDMA那种“编码区分用户”的影子,只不过技术迭代太快,当年那些为CDMA摇旗呐喊的公司,像高通,也早就转身去搞别的了。

有时候翻以前通信原理的笔记,看到自己当年在CDMA那一章画的乱七八糟的示意图,旁边还写着“这什么鬼东西?”——现在反而觉得,这种“混乱中建立秩序”的思路,不仅在通信里有用,在生活中也挺适用,毕竟真实世界从来都不是整齐划一的,而CDMA教会我们的是:不用怕吵,只要找对解码的方式,总能听清自己想要的声音。

当然啦,如果你问我现在选手机会不会优先选CDMA制式?那我肯定说不会,但它的确值得被记住——不光是教科书里冷冰冰的概念,更是一种特别聪明的工程思维模式。

全面认识CDMA:揭秘这一无线通信技术的核心机制与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