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答 > 正文

哇塞浏览器:重新定义上网乐趣,打造个性化沉浸式浏览新境界

上网这件事,终于不再无聊了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种感觉——每天打开浏览器,就像推开一扇又一扇长得一模一样的门,一样的首页、一样的广告、一样的信息流,连偶尔弹出来的“惊喜”都显得那么套路,反正我用 Chrome 和 Edge 用到后来,已经快忘了“浏览”本身还能有什么新鲜感。

哇塞浏览器:重新定义上网乐趣,打造个性化沉浸式浏览新境界

直到前阵子,我偶然试了一款叫“哇塞浏览器”的冷门产品,说实话,一开始纯粹是被名字吸引的——“哇塞”?这年头还有人用这么直白的感叹词做产品名?结果用了一周后,我发现自己居然也开始对着屏幕时不时“哇塞”出声。

哇塞浏览器:重新定义上网乐趣,打造个性化沉浸式浏览新境界

它最让我触动的一点是:它不试图做“所有人的浏览器”,而是想办法成为“一个人的浏览器”,比如它的首页,压根没给我推新闻热搜或者天气插件,反而放了一个可以自己写句子打招呼的文本框:“今天想怎样逛网络?” 有次我随手输“想找点治愈系的小众漫画”,它居然真给我整理了几个国内独立漫画站的直达入口+更新提醒——那种感觉不像被算法推荐,反而像有个懂你的朋友顺手给你递了张纸条。

哇塞浏览器:重新定义上网乐趣,打造个性化沉浸式浏览新境界

沉浸式体验这个词现在快被说烂了,但哇塞浏览器居然把它做得很轻巧,比如阅读模式不止是去广告那么简单,它会根据文章类型自动调色——读诗的时候界面变素雅灰,看科普文时微微泛蓝,就连字体间距都会细微调整,有一次我在深夜读一篇关于星空的长文,浏览器背景居然慢慢暗下去,星星点点的光悄悄浮出来——那一刻我突然觉得,哦,原来浏览器也可以有“氛围感”。

但它也不是完美的,有些细节明显还处于“有点想法但还没磨细”的阶段,比如它的分屏功能虽然支持同时看视频+记笔记,但拖拽时偶尔会卡顿;自定义主题的设置项太多,刚开始甚至让我有点晕——但奇怪的是,这种“未完成感”反而让我更愿意用它,因为它不像那些精致却无聊的工具,它允许用户参与它的成长,我在反馈框里吐槽过两次,没想到第二天就收到开发组一条带表情的回复:“下个版本一定努力!” 瞬间觉得我在和真人对话。

它可能暂时打不过那些巨头浏览器,没有强大的插件生态,也不适合高度依赖工作流的生产力场景,它重新唤起了某种“浏览的初心”:随意探索、偶然发现、情绪被照顾,有次周末我无聊翻它的历史记录可视化功能,发现上个月我居然读了那么多和主业无关的东西——盆栽养护、复古打字机入门、甚至还有冰岛民谣歌单……而这些,都是其他浏览器早早用效率工具之名帮我“优化”掉的部分。

说到底,我们上网不是为了更快,而是为了更丰富,哇塞浏览器像是个还在成长中的数字伙伴,它不完美,但它有脾气、有温度,如果你也对标准化的上网体验感到疲惫,或许可以试试看——说不定,它也会让你在某次普通的点击之后,轻轻“哇塞”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