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农村金融服务,山东农信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 问答
- 2025-11-06 00:52:56
- 9
(信息综合自《大众日报》、《农村金融时报》、山东农信联社官网等公开报道)
在山东广阔的乡村大地上,乡村振兴的画卷正徐徐展开,而在这幅画卷的背后,有一股不可或缺的金融力量在默默耕耘,那就是山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简称“山东农信”),它不像大城市的银行那样高楼林立,却将服务的根系深深扎进县域和村镇的土壤里,通过一系列接地气、有温度的服务,实实在在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把钱送到田间地头,解决农民“贷款难”的老问题

过去,农民想贷点款搞养殖、种大棚,常常因为缺少合适的抵押物或者觉得手续太麻烦而犯愁,山东农信深知农民的难处,他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贷款变得简单,成千上万的农信信贷员,被农民亲切地称为“挎包银行”的传人,他们不再只是坐在办公室里等客户上门,而是主动走进村庄、深入农户家里和田间地头,去了解大家到底需要什么。
他们推广的“无感授信”模式很受农民欢迎,简单说,就是信贷员通过走访,根据村民的信用情况、家庭状况、生产经营能力,提前给他们一个贷款额度,村民需要用钱时,通过手机银行简单操作一下,钱很快就能到账,就像有了一个随时可以动用的“家庭备用金”,非常方便,这种服务让农民在购买化肥、农机,或者扩大养殖规模时,不再为资金周转发愁,据公开数据显示,山东农信系统的涉农贷款余额长期位居全省金融机构首位,这背后是无数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获得了宝贵的启动资金和发展支持。
服务跟着产业走,为乡村特色经济“加油”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兴旺,山东各地农村都有自己拿手的特色产业,比如寿光的蔬菜、烟台苹果、日照绿茶、菏泽的牡丹产业等等,山东农信的服务没有搞“一刀切”,而是针对这些不同的产业,量身定制金融方案。
在寿光,农信社针对蔬菜大棚种植户,推出了“大棚贷”,从建棚、买苗到购买农资,都能提供支持,对于一些想要升级换代,建设智能温室的农户,他们还提供了期限更长、额度更高的贷款,在沿海地区,针对渔民和海鲜养殖户,则有“渔船贷”、“养殖贷”等产品,帮助大家更新设备,抵御风险,他们还大力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这些新型农业主体,帮助他们扩大规模,提升效益,这种“一县一策、一产业一方案”的做法,真正把钱用在了刀刃上,激活了乡村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把银行“装进”手机里,让普惠金融覆盖每个角落

现在农村用智能手机的人越来越多,山东农信紧跟时代,大力推广线上金融服务,他们把自己的手机银行App打造得越来越便捷,农民足不出户,就能办理存款、转账、缴费,还能申请贷款、归还借款,交社保、医保、水电费,在手机上一键就能搞定,再也不用为了办业务专门跑到镇上的网点了。
他们并没有放弃线下网络的优势,在很多偏远村庄,银行网点很少,但山东农信的农村金融普惠服务点却随处可见,这些服务点可能就设在村里的超市或者村委会,村民可以在这里进行小额取款、转账查询等基础金融业务,有效解决了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对于不熟悉智能手机的老年人来说,这种家门口的服务显得尤为贴心。
支持乡村建设,让农村环境更美、生活更好
乡村振兴不仅是经济发展,也包括人居环境的改善和乡村治理的提升,山东农信也积极投身于此,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住房改造、乡村旅游项目等提供信贷支持,支持村里修路、安装路灯、整治河道,让村庄变得更美;支持开办农家乐、发展民宿,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他们还通过开展“金融知识下乡”等活动,帮助农民提升金融素养,防范诈骗,为构建诚信乡村、和谐乡村贡献力量。
山东农信就像一位熟悉乡土、值得信赖的老朋友,它不追求高大上的业务,而是沉下身子,聚焦农业、农村、农民最真实、最迫切的需求,通过普惠金融、产业金融、数字金融等多种方式,将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到乡村的每一个角落,正是这种持之以恒的“深耕”,让山东农信成为了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名副其实的金融主力军,为齐鲁大地的乡村描绘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蓝图提供了坚实有力的支撑。
本文由邴合乐于2025-11-06发表在笙亿网络策划,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max.xlisi.cn/wenda/7246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