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芯片天梯图2017版解析:五分钟掌握处理器性能排行
- 问答
- 2025-11-06 19:24:59
- 3
要理解2017年的电脑处理器性能排行,我们首先要明白当时市场上最主要的两大玩家:英特尔和AMD,2017年对AMD来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因为他们在这一年推出了全新的Ryzen锐龙系列处理器,彻底改变了之前多年英特尔一家独大的局面,2017年的天梯图,核心故事就是“AMD的回归”以及由此引发的激烈竞争。
在2017年初,市场上的格局还比较传统,英特尔方面,主力是第七代酷睿处理器,也就是Kaby Lake架构的芯片,比如大家常见的i7-7700K、i5-7600K、i3-7350K等,在这之上,还有面向高端发烧友的X99平台,使用的是Broadwell-E架构的处理器,例如顶级的酷睿i7-6950X,这款芯片拥有惊人的10个核心,而在主流市场,第六代酷睿Skylake(如i7-6700K)也依然在销售,性能依然很强。
AMD的主力还是老的FX系列和A系列APU,在性能上完全无法与英特尔的同价位产品竞争,在天梯图中的位置普遍偏低,这种情况在2017年3月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AMD推出了第一代锐龙Ryzen 7系列处理器,包括1700、1700X和1800X,这款全新的架构带来了巨大的性能提升,根据当时超能网等媒体的评测,最关键的一点是,AMD首次在主流消费级市场提供了8核心16线程的处理器(如R7 1800X),而当时英特尔最强的消费级旗舰i7-7700K只有4核心8线程,在多任务处理、视频渲染、3D建模等需要大量计算的核心应用上,AMD的锐龙7处理器展现出了碾压性的优势,性能直接对标英特尔价格昂贵数倍的高端发烧平台X99上的处理器。
在2017年更新后的天梯图中,AMD的R7 1800X/R7 1700X等型号一跃进入了顶级性能梯队,与英特尔的i7-6900K这样的芯片平起平坐,位置远高于i7-7700K,这对于追求多核性能的用户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吸引力,因为用更少的钱就能获得以前只有专业级平台才有的核心数量。

面对AMD的强势进攻,英特尔在2017年下半年迅速做出了回应,推出了第八代酷睿处理器Coffee Lake,这一代产品的核心策略就是“增加核心数”,主流级的i7从4核8线程提升到了6核12线程(i7-8700K),i5从4核4线程提升到了6核6线程(i5-8600K),i3也首次拥有了4个核心(i3-8100),根据太平洋电脑网的性能对比,i7-8700K凭借更多的核心,在多线程性能上成功反超了R7 1800X,重新夺回了游戏和综合性能的皇冠,但在性价比上,AMD依然有优势。
AMD也没有停下脚步,在2017年下半年发布了面向主流市场的锐龙5(如6核12线程的R5 1600)和入门级的锐龙3系列,形成了完整的产品线,R5 1600以其极高的性价比,成为了当时中端市场的明星产品,性能对标英特尔的i5,但线程数更多,价格更便宜。
纵观2017年底的处理器天梯图,可以总结出几个清晰的层次:

顶级性能梯队: 这个位置主要由英特尔的至尊平台处理器(如i9-7980XE,这是英特尔在2017年新推出的品牌)和AMD的线程撕裂者Threadripper处理器(如1950X,拥有16核心32线程)霸占,它们是面向极限发烧友和专业工作站的性能怪兽。
高端主流梯队: 这里是竞争最激烈的区域,英特尔的i7-8700K凭借出色的单核和多核性能位居前列,是当时游戏玩家的首选,而AMD的R7 1800X/1700X则凭借强大的多线程性能紧随其后,是内容创作者的性价比之选。
中端性能梯队: 英特尔的i5-8400/8600K和AMD的R5 1600/1600X在这里厮杀,R5 1600以其“6核12线程”的越级配置获得了极高的市场口碑,性价比突出。
入门级梯队: 英特尔的七代/八代i3处理器与AMD的锐龙3系列(如R3 1200)竞争,满足了日常办公和轻度娱乐的需求。
2017年的处理器天梯图生动地记录了一场精彩的“核战”,AMD的锐龙处理器像一条鲶鱼,激活了沉寂多年的市场,迫使英特尔不得不迅速增加核心数量来应对,这场竞争的最大受益者是消费者,我们能够以更低的价格买到核心更多、性能更强的处理器,从这一年开始,处理器的核心数量成为了衡量性能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指标,这个影响一直持续到今天。
本文由陆舒于2025-11-06发表在笙亿网络策划,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max.xlisi.cn/wenda/7311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