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戏动态 > 正文

还在找一款能激发创造力的游戏?火箭模拟器》满足你的想象!

说实话,我之前对模拟类游戏有点审美疲劳——要么是过于复杂的参数调节,要么是千篇一律的建造流程,直到朋友甩给我《火箭模拟器》的安装包,我才发现这游戏像颗未爆的烟花,表面看着普通,点燃后却炸出满天星。

第一次打开游戏时,我盯着空荡荡的发射台直发愣,没有新手教程弹窗,没有箭头指引,只有右下角一个简陋的零件库,我随手拖了个燃料罐和发动机,用焊枪把它们胡乱拼在一起,点下发射键的瞬间,火箭像被踩了尾巴的猫,原地转了三圈后炸成烟花,屏幕弹出"物理引擎表示这很科学"的提示,我气得把鼠标摔在桌上。

但第二天我又鬼使神差地打开游戏,这次我翻出初中物理笔记,开始计算燃料与推力的比例,当第三次调整液氢罐位置后,火箭终于摇摇晃晃地升空,在500米高空突然解体——这次是因为我忘了装分离器,那天晚上我熬夜调整参数,结果第二天顶着黑眼圈去上班,同事问我是不是被外星人绑架过。

这游戏最魔性的地方,在于它把"失败"变成了创意催化剂,有次我试着给火箭装上翅膀,想让它像飞机那样滑翔,结果刚离地就表演空中劈叉,正要删除存档时,突然发现碎片散落在发射台周围,阳光透过残骸投下诡异的光影,我截图发到玩家论坛,立刻有人回复:"这造型比成功发射还酷,建议申请当代艺术展"。

现在我的游戏文件夹里存着二十多个"失败品":螺旋桨火箭、气球助推器、甚至用冰淇淋筒当鼻锥的奇葩设计,有次我突发奇想,把推进器装在燃料罐侧面,火箭刚起飞就跳起了华尔兹,评论区有人调侃:"这是要去太空开派对?"但正是这些离谱的尝试,让我摸清了空气动力学的门道——上周我终于造出能绕地球三圈的探测器,虽然它最后撞上了月球背面。

最让我惊喜的是社区里的玩家文化,有人复刻阿波罗11号,有人在火箭上刻满哲学语录,还有个老哥专门设计"自杀式"火箭,每次发射都要在论坛写遗书,这种集体发疯的氛围,让每个失败都像在参加另类艺术展。

现在每当我卡在某个参数调不出时,就会去翻看玩家们的"杰作集锦",那些歪歪扭扭的火箭、爆炸产生的蘑菇云、甚至发射台被炸出的陨石坑,都在提醒我:创造力的本质,不就是把"不可能"摔在物理引擎脸上吗?

如果你也厌倦了按部就班的成功学游戏,不妨来《火箭模拟器》里当回疯子科学家,你的第一个完美火箭,可能就藏在第十次爆炸的废墟里。

还在找一款能激发创造力的游戏?火箭模拟器》满足你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