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戏动态 > 正文

音乐与插画的双重盛宴,Phigros中文版》不香吗?

(文章以第一人称视角展开,带有即兴写作的断裂感与情绪波动)

昨晚又对着手机屏幕傻笑,朋友问我为啥盯着《Phigros中文版》的启动界面发呆,我指了指屏幕上那些流动的色块说:"你看这个加载动画,像不像有人把莫奈的睡莲和德彪西的月光揉碎了撒在电子屏上?"

其实这游戏最绝的从来不是"下落式音游"这个标签,记得第一次打到《Spasmenos》那关,谱面突然变成三根交错的光轨,音符像被施了魔法的萤火虫,在屏幕边缘跳着即兴爵士,我的手速明显不够用,但眼睛却舍不得离开背景——那些插画师是不是偷喝了梵高的星月夜?蓝色漩涡里藏着会呼吸的几何体,每次击打音符都会溅起金色的星尘。

最让我上头的是《Ignotus After》那章,当钢琴前奏响起时,屏幕突然裂成四块不规则的碎片,每块都独立滚动着不同的音符流,这设计像极了生活本身:我们总以为能掌控所有碎片,却在某个瞬间发现手指根本跟不上心跳的节奏,有次连击断在998,气得我把手机摔在枕头上,结果枕头里的羽毛全飘起来,在月光下组成了和游戏界面一模一样的几何图案。

音乐与插画的双重盛宴,Phigros中文版》不香吗?

说真的,这游戏根本就是在教玩家怎么"失败得漂亮",Rrhar'il》的隐藏谱面,那些看似随机的光点最后会拼成一幅抽象画,哪怕你漏掉十个音符,结尾动画依然会给你鼓掌,这让我想起去年在798看过的沉浸式展览,观众本身就是作品的一部分,错音和漏拍反而成了最独特的互动印记。

最近发现个邪门玩法:把游戏音效关掉,用蓝牙音箱外放自己歌单,当周杰伦的《以父之名》遇上游戏自带的电子音效,那些原本规整的音符突然变得叛逆起来,像在瓷砖上跳街舞的芭蕾舞者,这种错位感让我想起大学时在打印店兼职的日子,总爱把顾客的文档排版故意打乱,看着他们对着歪七扭八的字迹抓狂,自己躲在后台偷笑。

音乐与插画的双重盛宴,Phigros中文版》不香吗?

当然也有想摔手机的时刻,Leave All Behind》的专家难度,那些交叉滑条根本是反人类设计,但每次卡关时,背景插画里那个戴氧气面罩的女孩都会对我眨眼,睫毛上的高光像碎钻般闪烁,突然就理解了游戏开发者的小心思:他们把挫败感包装成视觉盛宴,让玩家在骂娘和惊叹之间反复横跳。

现在每天睡前必刷两局,不为冲榜,就为看插画师在细节里藏了多少小心机,Chronostasis》的背景里,时钟指针永远指着3:33,而这个时间点刚好是游戏里某个隐藏关卡的解锁时间,这种彩蛋密度,简直像在解谜小说里埋了条会咬人的暗线。

最后想吐槽下中文版的本地化,把"Phigros"翻译成"菲格罗斯"也就算了,但把原本空灵的英文关卡名硬改成四字成语真的大可不必,不过当《云海》关卡里飘出古筝采样时,那些吐槽突然就烟消云散了——原来传统文化和电子音效真的能跳支探戈,只要你别把它们关在"国风"的笼子里。

(文章戛然而止于手机电量1%的提示音,如同游戏里突然断掉的连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