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答 > 正文

个性化QQ头像设计,让你的社交形象焕然一新

想换个QQ头像想到头秃?试试这个,让你的社交形象“活”过来

我有个朋友,前两天突然跑来问我:“你说,我QQ用了三年的头像到底该不该换?”我点开他头像一看——一只歪着脖子的柴犬,配着模糊到快包浆的画质,怎么说呢,不是不可爱,但就像穿了一件洗得发白的旧T恤,熟悉,但没啥想聊的欲望。

你是不是也这样?头像一用就是好几年,明明自己都看腻了,但又懒得换,或者根本不知道换什么,别慌,这事儿我琢磨过,头像不只是个标识,它是你在虚拟世界里的“第一张脸”,别人还没点开你对话框,光看头像就已经脑补了你的性格、情绪甚至人设。

以前我总觉得,头像嘛,随便找张图就行,直到有一次,我换了一张自己拍的傍晚天空——带点紫色调,云层里漏出一线光,看起来有点忧郁又有点希望,结果好几个朋友跑来问我:“你是不是最近心情不太好?”、“这图好有感觉,你自己拍的吗?”那一刻我才突然醒过来:头像原来会说话

所以别小看这小小一块图,它可以是你的情绪出口、兴趣标签,甚至是隐形社交名片。


别只会用网红图了,试试这些“带呼吸感”的头像思路

不是说网红动漫头像不好,但你想,如果十个人里三个用着同样的“慵懒猫猫”,两个用着“流泪帅哥”,那……辨识度在哪?(当然如果你真心热爱,当我没说!)

我后来总结了几种不容易撞款、还能带点“人味儿”的头像类型:

“局部特写”型:不露脸,但全是戏
比如你戴着手链的手正搭在书本上、一杯咖啡的俯拍拉花、甚至自行车铃铛的反光,这种头像有种微妙的故事感,别人会下意识想:“这人在干嘛?这场景有什么意义?”——对了,要的就是这种轻轻勾人一下的效果。

像我去年冬天用过一张:我握着一杯热可可,手套上还沾了点雪,没人知道我长什么样,但好几个网友说“一看就觉得你那边很冷,突然也想喝热的了”,你看,温度传递过去了。

个性化QQ头像设计,让你的社交形象焕然一新

“抽象涂鸦”型:简单几笔,反而耐看
不一定非得找专业插画师!现在有些小程序可以把你照片转成简笔画风格,或者干脆自己用Procreate(或者甚至手机涂鸦软件)涂个色块+线条组合,色彩选你当下情绪对应的——比如最近很平静就用低饱和度蓝色系,有点兴奋就试亮黄+橙红。

我之前情绪低落那阵子用过一张乱涂的绿色漩涡,朋友说:“虽然看不懂,但总觉得你在表达什么。”…我只是乱画的,但误打误撞成了话题开头。

“动态瞬间”型:抓拍比摆拍更有生命力
不是非得精致完美的照片,我有个朋友头像是她家狗子打喷嚏的瞬间,糊是糊了点,但每个点开的人都会笑,也可以是雨滴刚落在窗台的模糊水痕、被风吹起的头发丝、甚至咬了一口的饼干截面。

这种头像不完美,但特别真实,就像悄悄对别人说:“我这个人,挺有趣的哦。”


小心!这几个坑我替你踩过了……

  • 别用太高糊的图——情怀虽好,但满屏马赛克容易让人觉得你网络信号还停留在3G时代;
  • 避免太负面或暗黑的 imagery——除非你刻意想吓跑不熟的人(但爸妈可能会率先来电关怀);
  • 头像和昵称最好有点关联——比如用了一只兔子头像,昵称叫“深夜啃胡萝卜”,整体人设就更立体;
  • 定期换,但别太频繁——一年换三四次是refresh,一个月换三次像患了头像焦虑症。

实操一下:我是这么给自己折腾新头像的

上个月,我想换头像但又不想露全脸,后来我翻手机相册,看到一张在老家天台拍的旧椅子——漆皮脱落了,但上面放了一盆冒新芽的薄荷。

个性化QQ头像设计,让你的社交形象焕然一新

我把它调成偏青调的滤镜,边缘故意留了点暗角,裁成正方形后,意外地很有氛围感。

新头像上线之后,居然有人评论:“这椅子看起来好孤独,但又有点希望?”我回:“是啊,旧东西也能长新东西嘛。”——看,一句没打算说的话,居然就这么自然流出去了。

所以呀,所谓“个性化”头像,未必需要多强的设计感,而是那片图像里是否藏着你的一部分真实,哪怕模糊、随意、不完美,但那也是你呀。

下次再犹豫换不换头像时,不妨问自己:“我想让看到我的人,感受到什么样的我?”

然后去找那张能悄悄替你说点什么的图片,毕竟在这个人人快速滑屏的时代,一个小头像,或许就是你不用开口的第一句对话。

(完)